Page 106 - 安防19年5月刊_150dpi
P. 106

I   智能交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telligent  Traffic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利用变道起始点A所对应的y值即可根据公式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图6中可以看到,随着负荷度I的增大,可视距
                     算出可变情报板的可视距离D。在实验时将车辆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离D逐渐减小。这表明负荷度的增加使可变情报板上
                     度控制在50km/h左右,取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s,                    的信息量增加,驾驶员从这些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
                     Y=450-y,则D=(Y+16.7)m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,从而导致了可视距离的减少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组实验得到的D的平均值柱状图如下所示。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,当I值较小时,I值的变化对可视距离的影响较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,而随着I值的逐渐增大其影响也逐渐地趋于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缓,也就是说当可变情报板上信息量超过某一个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,信息量对于可变情报板诱导信息视认性的影响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得非常小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上述的实验与分析可知,在对可变情报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诱导信息的认知度进行评价时,可以按照上述流程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信息的符合度和诱导板的视认性的角度对其进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评价,从而得出可变情报板诱导信息认知度的高低;

                     ▲图5 可视距离柱状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可以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,在设计可变情报板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其包含的信息总量进行控制,从而使其能够发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图5中可以看出,不同的可变情报板其对应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大的效果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D存在着较大的差异,而对于同一块可变情报板在不
                     同路况不同目的地的情况下其D的值也有所不同。D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束语
                     值越大,可变情报板的视认性越好,其目的地在板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提出了以可变情报板信息负荷度、板面视认
                     的位置更醒目,驾驶员也就能够更快地接受到板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,用来评价驾驶员对于可
                     供的诱导信息并做出相应的驾驶反应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情报板诱导信息的认知度。利用开发型驾驶模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四块不同的VMS板,当行驶的目的地均为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器、SketchUp建模软件以及Virtools建模软件,建立
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最远端的地点时,将四块板平均的可视距离绘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了以上海市五角场为环境的仿真场景,通过驾驶员

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下图中,得到可视距离D与负荷度I之间的关系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模拟驾驶、实时的数据采集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算,将驾驶员主观的认识评价进行一定的量化,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到了对可变情报板认知度的综合效果评价,为今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市道路可变情报板设计规范的制定与优化提供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据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单位: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▲图6 可视距离D与负荷度I之间的关系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86   2019第八届深圳国际智能交通与卫星导航位置服务展览会(2019.6.20-6.22深圳会展中心)www.its-expo.com




          ᇆିࢌ๙ JOE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ྒ௹೘
   101   102   103   104   105   106   107   108   109   110   111